tp官网下载
你的位置:tp官网下载 > tp钱包官网正版下载 >
9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交流活动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活动以“科教融合、培育英才”为主题,集聚科学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课题,交流分享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司长俞伟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主持交流活动。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单位近300名科学教育领域工作者和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在启动仪式上,闵维方指出,要把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素质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议考虑组建北京版的科技教师团,探索联合建立一所科学高中。他强调,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凝聚人力资源优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https://www.imtokenu.com闵维方讲话
俞伟跃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一项迫切现实需要。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课程教材、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部署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进万家等重点行动。他希望各有关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继续携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发力,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俞伟跃讲话
沈洁指出,tpwallet官网下载市科协坚持科学教育人才一体化, tp钱包官方网站积极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新规律;坚持开放合作和共建共享相结合,有效促进科学教育资源的融通赋能;坚持突出重点和搭建平台相结合,着力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品牌。北京科协愿与各单位组织一起强化协同联动,构建社会化科学教育的组织生态,打造高校、科协、中学、社会多方面的协同育才平台,用科学教育夯实科教兴国的根基,为培育青少年科技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沈洁讲话
宁琦指出,北京大学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一直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促进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以北京大学附中为试验田,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和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学校将围绕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不断深化与兄弟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学校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优计划”,为全国的中小学输送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科学教师。
宁琦讲话
庞晓东指出,中国科协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积极配合教育部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科教融合发展,在补充校外和课后教育资源需求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北京市科协积极主动作为,在助力“双减”中表现突出。本次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交流活动,汇聚了教育科技科普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突出用好社会大课堂,大力推动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的创新举措。
庞晓东讲话
在启动仪式上,沈洁、宁琦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举行
闵维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沈千帆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专家颁发聘书。北京大学科协副秘书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郑英姿等来自各领域、各单位的学者和工作人员被聘任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专家。
聘任仪式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宣读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倡议。交流分享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主持。
张晓黎宣读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倡议
阎凤桥主持交流分享环节
科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仰麟作题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的发展规划”的报告,报告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各自优势,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深化基地校的协同合作,建立科学教育评估与监测体系,扩大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作出顶层规划。
王仰麟作报告
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郭丛斌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结果作题为“北京市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的报告,以中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呈现师生参与科学教育现状,深入探讨校内与校外科学教育之间的协同性,以及校内支持体系与教师的科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实证性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邢国文、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马玉国分别以“用好社会大课堂,社会团体与英才培养”“生态智慧教育理念下的集团科学教育推动”“中学科学教育实践——北大附中进行时”为主题,以社会团体、集团办学、大中衔接为视角,分享了不同主体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中的实践经验。
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将集聚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智库建设等方面,为推动科学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撑。